
我发现一些祖源计算器的地域分布规律
World K8:东亚与东亚东南部成分相同的界线大约在长江沿线,北纬30度,此线以北东亚成分大于东亚东南部,以南则相反
K12b:东亚与东南亚成分相同的界线大约在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福建一线,北纬27度,此线以南东南亚成分大于东亚,以北则相反
K13:南岭,也就是贵州湖南江西福建与广东广西交界的位置,大约北纬24度,为西伯利亚成分10%的界线,此线以南西伯利亚成分低于10%,秦岭淮河一线大约北纬34度为西伯利亚成分20%的界线,此线以北西伯利亚成分大于20%,也就是说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北纬24-34度西伯利亚成分在10-20%左右。
中国南北人种的大约以长江北纬30度为界,而同样是长江沿线,北纬30度左右的长三角人种上更偏向于北方型而四川盆地人种上更偏向于南方型。这很可能是因为无论是在史前时期的良渚文化大区(例如上海青浦的崧泽,松江广富林和闵行马桥文化都属于良渚文化的分支)与大汶口文化,北辛文化,龙山文化还是在信史时期的京杭大运河南北的沟通,江南的文化就是像万千河流🌊汇入沧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与中原自古就有很多文化和人种上的交流。而南方其他地区在历史上和北方交流较少,如果去过南方的许多地方就会发现宗祠文化抱团文化是南方文化最显著的特征,而这种文化唯独在南方的长三角不存在,所以综上所述,江浙沪人可以说是在南方的北方人,当然江浙沪地理位置也是南方中的北方
K12b:东亚与东南亚成分相同的界线大约在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福建一线,北纬27度,此线以南东南亚成分大于东亚,以北则相反
K13:南岭,也就是贵州湖南江西福建与广东广西交界的位置,大约北纬24度,为西伯利亚成分10%的界线,此线以南西伯利亚成分低于10%,秦岭淮河一线大约北纬34度为西伯利亚成分20%的界线,此线以北西伯利亚成分大于20%,也就是说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北纬24-34度西伯利亚成分在10-20%左右。
中国南北人种的大约以长江北纬30度为界,而同样是长江沿线,北纬30度左右的长三角人种上更偏向于北方型而四川盆地人种上更偏向于南方型。这很可能是因为无论是在史前时期的良渚文化大区(例如上海青浦的崧泽,松江广富林和闵行马桥文化都属于良渚文化的分支)与大汶口文化,北辛文化,龙山文化还是在信史时期的京杭大运河南北的沟通,江南的文化就是像万千河流🌊汇入沧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与中原自古就有很多文化和人种上的交流。而南方其他地区在历史上和北方交流较少,如果去过南方的许多地方就会发现宗祠文化抱团文化是南方文化最显著的特征,而这种文化唯独在南方的长三角不存在,所以综上所述,江浙沪人可以说是在南方的北方人,当然江浙沪地理位置也是南方中的北方
11 个回复
赞同来自:
此外微基因纯北汉用户的数量大概是纯南汉用户的3-4倍,我看过一张图,平均北汉成分最高的省份是山东,平均南汉成分最高的省份是广东,之所以微基因纯北汉用户的数量明显多于纯南汉用户的数量,是因为北汉的标杆的位置历史上是中国文化繁荣昌盛的地方,兵家必争之地山东,人口流动频繁,而南汉的标杆的位置历史上是兵家不争之地,史书记载少,历史上很长时间都是独立发展,北汉对应的各种成分也会比南汉对应的各种成分更加复杂,就会有更多的用户能对应上北汉的标杆而非南汉的标杆。
微基因的纯北汉用户地域分布:北方大部分地区(新疆、青海等西北边疆地区除外,可能甘肃陕西也算)+江浙沪皖华东地区。除此之外能测出纯北汉的概率很低
赞同来自:
赞同来自:
赞同来自:
赞同来自:
赞同来自:
赞同来自:
赞同来自:
赞同来自:
赞同来自: Genealogy
赞同来自: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