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本网站需要启用 JavaScript, 请启用后刷新页面获得更好的体验
登录
注册
首页
个人基因检测
临床应用研究
科研合作项目
合作与服务
社区
纯合片段分析
姓氏祖源
祖源平均脸
基因关系
基因保险助手
原始数据
使用 WeGene 需要启用 Cookies, 请启用后刷新页面获得更好的体验
社区首页
综合讨论区
讨论详情
聪明的X染色体
综合讨论组
隔壁又双叒叕放大招了
如何应对呢?可否考虑下用户的呼声。该升级的升级,该迭代的迭代。对于常染匹配,祖源什么的也要与时俱进了吧。
2024-02-26 • IP属地中国 • 发自
微基因APP
与内容相关的链接
提交
按热门排序
按默认排序
7 个回复
智慧仙神
-
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微基因好几年原地踏步了,该进步了!
体贴的X染色体
隔壁7x的wgs,这个深度emmm……
建议观察下用户的反馈再说
WeGene_CD222377
人的基因组大小大概是 3G 左右(30亿位点)。
青春版,60G碱基数,粗略对应 20× 左右的测序深度;
全基因组,90G碱基数,粗略对应 30× 左右的测序深度。
这里有一个测序深度(sequencing depth,一般用 × 乘数表示)的概念,指的是基因组上的一个碱基平均被测到的次数。
5× 就是一个位点平均被测到 5 次,注意这里是平均数,所以实际情况是,有的地方测到的可能是 3次(小于平均数),有的地方可能测到 8次(大于平均数)。
理论上,测序深度越高越好。但是基因组的覆盖度、变异检测的准确性等,会随着测序深度升高慢慢趋向于稳定。所以不管是科研还是临床场景,出于成本的考虑一般不会无限制的测。
一般认为 20× 左右,个体的基因组覆盖度、变异检测的准确性等就已经足够好了,足以支持大部分变异的检测。
如果自己会使用原始数据自己折腾分析的话的话,30× 会更好,对于一些复杂变异,比如拷贝数变异、结构变异的分析支持会更好。
何真人
去年年底我在隔壁升級了付費版,299。原本是2019年免費版
元月十号
-
【杜】O-MF2636/外公【崔】T-Y13290/外婆【张】O-F723
确实
林家萘子
-
认识我,然后,忘记我。
隔壁是哪里
[已注销]
这边大招放得早,放出全序青春版
要回复问题请先
登录
或
注册
发起讨论
综合讨论组
8185 个讨论
7 个回复
赞同来自: [已注销] 、WeGene_424371EA 、WeGene_CD222377 、WeGene_5A862F03 、WeGene_CCE9FE99 、hulihuli更多 »
建议观察下用户的反馈再说
赞同来自: [已注销]
青春版,60G碱基数,粗略对应 20× 左右的测序深度;
全基因组,90G碱基数,粗略对应 30× 左右的测序深度。
这里有一个测序深度(sequencing depth,一般用 × 乘数表示)的概念,指的是基因组上的一个碱基平均被测到的次数。
5× 就是一个位点平均被测到 5 次,注意这里是平均数,所以实际情况是,有的地方测到的可能是 3次(小于平均数),有的地方可能测到 8次(大于平均数)。
理论上,测序深度越高越好。但是基因组的覆盖度、变异检测的准确性等,会随着测序深度升高慢慢趋向于稳定。所以不管是科研还是临床场景,出于成本的考虑一般不会无限制的测。
一般认为 20× 左右,个体的基因组覆盖度、变异检测的准确性等就已经足够好了,足以支持大部分变异的检测。
如果自己会使用原始数据自己折腾分析的话的话,30× 会更好,对于一些复杂变异,比如拷贝数变异、结构变异的分析支持会更好。
赞同来自: yaoxt
赞同来自:
赞同来自:
赞同来自:
赞同来自: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