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y
-
WeGene 首席厂妹^_^
综合讨论组
#新栏目#《Lily 讲基因》正式上线!
Lily 一直相信
我们微基因的用户们
都是热爱科学热爱生命的好奇宝宝
Lily 也确实一直收到关于基因的
各种各样的好奇和提问
于是我就想~
不如开个新的专栏
给大家讲讲基因那点事
不仅能涨姿势攒谈资
也有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基因检测和报告
于是说干就干~
第一期《Lily 讲基因》立即上线!
(此处掌声经久不衰!)
既然是基因课堂的第一课
我们就从遗传学的早期开始讲起
今天先讲一讲『神奇的豌豆与遗传因子』
算是打个基础吧~
接下来的几节课我们还会讲到:基因的结构、表达、突变、
以及表观遗传、基因的检测和应用等等
记得按时来听课哦
闲话少叙,我们正式开讲吧!
。。。。。。。。正文开始 。。。。。。。。。。
首先,就算你不太了解生物学
提到『遗传学之父』
估计你也能迅速反应出三个字:
-蜜汁自信的围笑-
没错,他也是我们今天故事的男主角
孟德尔是奥地利人
他家境不太好,又热爱科学
所以来到一家修道院成为了修道士
同时坚持做着科学实验
研究他热爱的生物科学问题
多年来,他的研究对象包括
象鼻虫、蜜蜂、老鼠、豌豆等等
-孟先生还真是兴趣广泛-
其中最著名的
当属研究了 8 年的豌豆杂交实验(8 年啊!差一年都能完成义务教育啦~)
生物汪能吃苦是有传统的...
说到豌豆
你想到的可能都是圆圆的小绿豆
觉得它们都长一个样
其实啊
孟德尔发现豌豆也分好几种
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生物学上称之为『性状』
而且很多性状是成双成对出现的
比如有的豆子是黄色的,有的是绿色的
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紫花
有的植株高,有的植株矮
为什么豌豆会有这么多不同的性状?
豌豆的性状是什么决定的?
孟德尔想通过杂交实验来回答这些问题
经过多年的筛选和研究
他选定了豌豆的七种性状来进行杂交实验:
确定了研究对象
孟德尔就开始了年复一年的杂交实验
。。。。。。实验就这么开始了。。。。。。。
为了方便讨论
我们把豌豆爸爸和豌豆妈妈成为『亲本』,P
儿女辈的豌豆叫做『子一代』,F1
孙辈的豌豆叫做『子二代』,F2
往下以此类推
孟德尔的第一个发现是:
当两个亲本分别是纯种的圆形种子和皱形种子时
无论怎样杂交
所得到的 F1 全都是圆形种子
-孟先生有点懵-
接着,他又让圆形的 F1 跟自己杂交
后代 F2 中不仅有圆形种子
居然也出现了皱形种子
-孟先生很震惊-
孟德尔不仅会做生物实验,数学也不错
他统计了 F2 代种子的数目
发现圆形和皱形种子的比例始终保持在 3:1,可稳定了
一般人做实验到这里就发表论文
等着拿诺贝尔奖了
可孟德尔不一样
他接着让 F2 自花授粉生下 F3、F4、F5、F6
总之,经过一系列子子孙孙无穷尽的杂交
孟德尔发现,刚才说的比例 圆形 : 皱形 = 3:1
其实只是个表面现象
虽然看上去都是圆形种子
在基因层面,它们还分纯合和杂合两种
而且 F2 代三种种子的比例也是固定的
纯合圆形 : 杂合圆形 : 纯合皱形 = 1 : 2 : 1
为什么圆形种子会有纯合和杂合之分
而皱形种子就只有一种呢?
原来,子代的每种性状
是由两个亲代联合起来决定的
孟德尔认为这种决定因素叫做『遗传因子』
也就是说,在繁殖的过程中
两个亲代会分别传递给子代一个遗传因子
两个遗传因子共同决定子代的性状
而遗传因子有『显性』和『隐性』之别
在豌豆实验里
圆形就是显性的,而皱形是隐性的
我们用 R 来表示产生圆形种子的遗传因子、r 则对应皱形种子的遗传因子
那么种子的基因型就有以下几种情况:
RR、Rr 和 rr
只要有 R 在,种子就一定是圆形的
不管 R 有 1 个还是 2 个
只有在基因型为 rr 的情况下,种子才是皱形的
-因为 R 比较霸道嘛-
如上图所示
亲本 P 产生 F1 时
圆形 RR 会传递给 F1 一个 R
皱形 rr 会传递给 F1 一个 r
所以 F1 就是 Rr 型,表现为圆形种子
到了 F1 代自交时
也就是一个 Rr 型跟另一个 Rr 型杂交
每个 F1 随机传递一个 R 或者 r 给 F2
F2 就会产生不同的组合:
所以就表现出刚才说到的比例
纯合圆形 : 杂合圆形 : 纯合皱形 = 1 : 2 : 1
通过这一系列杂交实验,孟德尔确立了遗传因子的概念
以及基本的遗传规律
后来,丹麦遗传学家 Johannsen在1909年提出了『基因』的概念
来代替孟德尔的遗传因子
但他对现代遗传学理论的贡献仍然功不可没
。。。。。。。我再讲3分钟!。。。。。。。。
看到 RR、Rr 和 rr 这三个组合,是不是有点眼熟?
在我们的基因检测报告里,R 和 r 变身成为 A、T、C、G 四个字母
组成了我们不同检测项目的『基因型』,影响着我们的各种性状
就像 R 和 r 能决定豌豆种子是圆还是皱一样
在每一个基因型里
我们都能看到四个字母中的任意两个,AA 或 AC 或 CG 或 TG 等等
其中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它们成对出现,共同产生影响,塑造了世间千差万别的种种性状
人类的很多性状也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跟豌豆一样一样的
比如 V 形发际是显性,平直发际是隐性
指毛是显性,没有指毛是隐性
雀斑是显性,没有雀斑是隐性
有耳垂是显性,没有耳垂是隐性
卷发是显性,直发是隐性
酒窝是显性,没有酒窝是隐性
这些性状也会按照孟德尔发现的规律进行传递
你是不是还想知道
ATCG 四个字母是什么意思?
血型怎么来的?遗传病是怎么传递的?
基因是否能完全控制性状?
且听 Lily 以后慢慢讲给你听
那么今天的基因讲堂就到这里!
想听更多好玩有趣的基因知识
就要关注我们,按时上课哦~
再说两句~ 宝宝们可以在下方评论留言:)
你觉得今天的课程太难还是太简单?
还想听 Lily 讲点什么?
我们微基因的用户们
都是热爱科学热爱生命的好奇宝宝
Lily 也确实一直收到关于基因的
各种各样的好奇和提问
于是我就想~
不如开个新的专栏
给大家讲讲基因那点事
不仅能涨姿势攒谈资
也有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基因检测和报告
于是说干就干~
第一期《Lily 讲基因》立即上线!
(此处掌声经久不衰!)
既然是基因课堂的第一课
我们就从遗传学的早期开始讲起
今天先讲一讲『神奇的豌豆与遗传因子』
算是打个基础吧~
接下来的几节课我们还会讲到:基因的结构、表达、突变、
以及表观遗传、基因的检测和应用等等
记得按时来听课哦
闲话少叙,我们正式开讲吧!
。。。。。。。。正文开始 。。。。。。。。。。
首先,就算你不太了解生物学
提到『遗传学之父』
估计你也能迅速反应出三个字:
-蜜汁自信的围笑-
没错,他也是我们今天故事的男主角
孟德尔是奥地利人
他家境不太好,又热爱科学
所以来到一家修道院成为了修道士
同时坚持做着科学实验
研究他热爱的生物科学问题
多年来,他的研究对象包括
象鼻虫、蜜蜂、老鼠、豌豆等等
-孟先生还真是兴趣广泛-
其中最著名的
当属研究了 8 年的豌豆杂交实验(8 年啊!差一年都能完成义务教育啦~)
生物汪能吃苦是有传统的...
说到豌豆
你想到的可能都是圆圆的小绿豆
觉得它们都长一个样
其实啊
孟德尔发现豌豆也分好几种
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生物学上称之为『性状』
而且很多性状是成双成对出现的
比如有的豆子是黄色的,有的是绿色的
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紫花
有的植株高,有的植株矮
为什么豌豆会有这么多不同的性状?
豌豆的性状是什么决定的?
孟德尔想通过杂交实验来回答这些问题
经过多年的筛选和研究
他选定了豌豆的七种性状来进行杂交实验:
确定了研究对象
孟德尔就开始了年复一年的杂交实验
。。。。。。实验就这么开始了。。。。。。。
为了方便讨论
我们把豌豆爸爸和豌豆妈妈成为『亲本』,P
儿女辈的豌豆叫做『子一代』,F1
孙辈的豌豆叫做『子二代』,F2
往下以此类推
孟德尔的第一个发现是:
当两个亲本分别是纯种的圆形种子和皱形种子时
无论怎样杂交
所得到的 F1 全都是圆形种子
-孟先生有点懵-
接着,他又让圆形的 F1 跟自己杂交
后代 F2 中不仅有圆形种子
居然也出现了皱形种子
-孟先生很震惊-
孟德尔不仅会做生物实验,数学也不错
他统计了 F2 代种子的数目
发现圆形和皱形种子的比例始终保持在 3:1,可稳定了
一般人做实验到这里就发表论文
等着拿诺贝尔奖了
可孟德尔不一样
他接着让 F2 自花授粉生下 F3、F4、F5、F6
总之,经过一系列子子孙孙无穷尽的杂交
孟德尔发现,刚才说的比例 圆形 : 皱形 = 3:1
其实只是个表面现象
虽然看上去都是圆形种子
在基因层面,它们还分纯合和杂合两种
而且 F2 代三种种子的比例也是固定的
纯合圆形 : 杂合圆形 : 纯合皱形 = 1 : 2 : 1
为什么圆形种子会有纯合和杂合之分
而皱形种子就只有一种呢?
原来,子代的每种性状
是由两个亲代联合起来决定的
孟德尔认为这种决定因素叫做『遗传因子』
也就是说,在繁殖的过程中
两个亲代会分别传递给子代一个遗传因子
两个遗传因子共同决定子代的性状
而遗传因子有『显性』和『隐性』之别
在豌豆实验里
圆形就是显性的,而皱形是隐性的
我们用 R 来表示产生圆形种子的遗传因子、r 则对应皱形种子的遗传因子
那么种子的基因型就有以下几种情况:
RR、Rr 和 rr
只要有 R 在,种子就一定是圆形的
不管 R 有 1 个还是 2 个
只有在基因型为 rr 的情况下,种子才是皱形的
-因为 R 比较霸道嘛-
如上图所示
亲本 P 产生 F1 时
圆形 RR 会传递给 F1 一个 R
皱形 rr 会传递给 F1 一个 r
所以 F1 就是 Rr 型,表现为圆形种子
到了 F1 代自交时
也就是一个 Rr 型跟另一个 Rr 型杂交
每个 F1 随机传递一个 R 或者 r 给 F2
F2 就会产生不同的组合:
所以就表现出刚才说到的比例
纯合圆形 : 杂合圆形 : 纯合皱形 = 1 : 2 : 1
通过这一系列杂交实验,孟德尔确立了遗传因子的概念
以及基本的遗传规律
后来,丹麦遗传学家 Johannsen在1909年提出了『基因』的概念
来代替孟德尔的遗传因子
但他对现代遗传学理论的贡献仍然功不可没
。。。。。。。我再讲3分钟!。。。。。。。。
看到 RR、Rr 和 rr 这三个组合,是不是有点眼熟?
在我们的基因检测报告里,R 和 r 变身成为 A、T、C、G 四个字母
组成了我们不同检测项目的『基因型』,影响着我们的各种性状
就像 R 和 r 能决定豌豆种子是圆还是皱一样
在每一个基因型里
我们都能看到四个字母中的任意两个,AA 或 AC 或 CG 或 TG 等等
其中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它们成对出现,共同产生影响,塑造了世间千差万别的种种性状
人类的很多性状也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跟豌豆一样一样的
比如 V 形发际是显性,平直发际是隐性
指毛是显性,没有指毛是隐性
雀斑是显性,没有雀斑是隐性
有耳垂是显性,没有耳垂是隐性
卷发是显性,直发是隐性
酒窝是显性,没有酒窝是隐性
这些性状也会按照孟德尔发现的规律进行传递
你是不是还想知道
ATCG 四个字母是什么意思?
血型怎么来的?遗传病是怎么传递的?
基因是否能完全控制性状?
且听 Lily 以后慢慢讲给你听
那么今天的基因讲堂就到这里!
想听更多好玩有趣的基因知识
就要关注我们,按时上课哦~
再说两句~ 宝宝们可以在下方评论留言:)
你觉得今天的课程太难还是太简单?
还想听 Lily 讲点什么?
11 个回复
赞同来自:
赞同来自:
其实基因检测更重要的用途是为了帮助预测和改善健康状况,而至于蒙古突厥人群是个什么其因,马来山越人群是个什么基因,某人身上比例各几点几这些,甚至欧洲人是个什么基因这些,或者南基因和北基因各几点几之类,都是些与自身生活毫不相关的十万八千里之外且对实际生活毫无用处的噱头和废物,正常人很少关注这些,对涨工资对改善自身健康没任何用处,除了少数几个吃饱了撑的不务正业低智网瘾患者在密切关注和纠结这类话题之外几乎没人会看。比如我老婆瑞典人,我会关注一下瑞典人主要基因构成,以及怎样对付遗传病等,但也不可能太投入
支持有关大健康项目的研究,尤其是CRISPR领域及其增强版HITI项目的研究,这个才是正道
赞同来自:
蒙古突厥究竟是何基因,马来和山越究竟是何基因,均遭这类人的密切关注,好像是其终身大事一样,津津有味,滔滔不绝,呵呵,也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
赞同来自:
赞同来自:
赞同来自:
赞同来自:
赞同来自:
赞同来自: 鸟飞鱼翔 、泱泱大国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