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Gene再登生物人类学顶尖期刊,京族遗传混合研究有了新发现

新闻来源: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9492966   发布时间: 2018-03-13

近日,生物人类学领域的顶尖期刊《美国体质人类学学报》(《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在线发表了来自右江民族医学院人类学研究所、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WeGene的研究人员共同取得的关于京族语言流变中的遗传混合的最新研究成果。
 
中国京族是一个人口较少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江平镇的山心、巫头、澫尾三个岛上(俗称“京族三岛”)。据史料记载,京族是大约在16世纪初,即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年)至19世纪末,陆续从越南的涂山等地移居到现今“京族三岛”的。中国京语属于越南北部方言,京族与越南北部人群交谈没有太大的障碍。但随着近500年的分离,与越南京语相比,我国京语的语音已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造成京语变化的原因有内外两种:内部原因是京语自身发展的结果;外部原因则是受到周边语言(汉语粤方言、普通话、壮侗语) 影响,比如京语的28个声母中有4个专用于拼读汉语粤方言借词。
 
语言流变是单纯的文化现象还是受人群基因交流的影响一直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话题。世界考古泰斗、古语言学家科林·伦福儒(Colin Renfrew)曾在著名杂志《科学》(《Science》)撰文提出“父语假说”,即在人口稠密地区的族群的语言变化可能需要一定数量的男性移民。因为语言与父亲Y染色体分布之间有着强烈关联,但与母亲线粒体DNA并无紧密关联。中国京族因其有明确的迁徙历史和语言上的变化,也就成为了研究这一话题的最理想人群之一。但截至本文发表前,尚无京族的全基因组水平的数据发布。
 
鉴于此,右江民族医学院人类学研究所、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的研究人员使用了 WeGene基因芯片,对取自山心、巫头、澫尾三个岛上的40例京族和汉族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水平上60万位点的分型,与已发表的东亚各现代族群和古DNA 进行比较分析,精细解读了京族的遗传历史。
 
研究人员发现,中国京族在遗传层面上与中国西南、东南亚各族群很相似,但与越南人相比,京族有着更多来自周边的东亚族群的遗传混合,而且京族内的Y染色体两个支系O2a2b1a1a6-CTS1642和O1a1a1a-F140更可能是来自于周边的壮侗族群或南方汉族,而非来自于越南人群。这一结果表明,京语的变化不但受文化影响,还与周边族群的遗传混合有关。
 
这篇文章的研究结果被发表于生物人类学领域的顶尖期刊——《美国体质人类学学报》上,这是中国京族全基因组水平数据的首次发布,也是对中国京族遗传混合的首度研究,可以从分子水平上为京族文化及历史的演变提供一定依据。

右江民族医学院人类学研究所的黄秀峰教授和周庆辉老师为论文并列第一作者,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王传超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2015年广西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桂教科研[2015]5号)、厦门大学南强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参考文献:Huang X, Zhou Q, Bin X, Lai S, Lin C, Hu R, Xiao J, Luo D, Li Y, Wei LH, Yeh HY, Chen G, Wang CC. The genetic assimilation in language borrowing inferred from Jing people.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 2018, DOI: 10.1002/ajpa.23449.